這是20歲、40歲、60歲,三代女人,與三個不在現場的男人,以及一位美國人,在大年夜圍爐時發生的故事。
劇本很好,獨幕、無中場,90分鐘一氣呵成,漸漸失智的奶奶不斷重複的台詞像不斷reprise的旋律一般,加深觀眾的記憶與期待又能持續地做出變化。
主線劇情其實很好猜,等待兒孫的奶奶、強勢的母親、倔強叛逆的女兒等角色個性顯得刻板;埋了一整齣戲,弟弟浪子回頭的梗也早早就不難察覺。
但這主題真的太重、太重,而且毫不掩飾地醞釀了太久,所以當母親崩潰、當奶奶假裝打電話給在美國的孫女、當弟弟向自己的母親下跪,所有的中國人必然同聲一哭,幾無例外。
我說的是文化中國,勿戰。
這齣戲討論了很多不同的概念,老人失智、中西文化差異、女性主義、代溝等等,但貫穿全劇的,只有「家」一個字。而誰的家是毫無缺陷的呢?總是也許有長輩老了,也許有兄弟失聯,也許跟父母吵架,也許是單親家庭,反正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戲裡找到情感投射的對象,這劇本很巧。
沈時華56歲,說是演60歲,但其實戲裡角色看來不止,否則她也不必刻意裝老腔、化老妝、刷白髮。可就是因為扮老,讓我不斷被打出戲外,她雖然是受肯定的資深演員,但壓嗓裝老腔與揣摩老人肢體的碎動並不到位,觀眾得慢慢說服自己習慣才能入戲。
劉品言的角色有個設定,她認為男朋友會嫌棄她奶奶失智以及父母離異,可這彷彿是古代的設定,無論是考慮到戲外的時空或是戲裡年輕放洋的角色背景都難以想像,讓這角色在最大的掙扎處顯得做作。
班傑處理中西差異的笑點時得心應手,但一進入內心戲就呆若木雞,在劉品言房門外的聲聲呼喚毫無感情,像是重複播放的錄音帶。
林嘉俐演得真好。
還有一些設定上的小瑕疵,例如一家標準北方口音的國語,怎麼會養出一個濃重台灣國語的弟弟?奶奶回到過往回憶時,身段與聲調會變年輕,這在生理上是不可能發生的,若以寫實為基本邏輯的話會顯得矛盾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