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鄉位於嘉義縣東部,是嘉義縣面積最大的鄉鎮,也是鄒族的最大聚居地。
1989年以前,阿里山鄉叫做「吳鳳鄉」,是為了紀念吳鳳的「捨身取義」,但是這段歷史爭議太大,並有醜化原住民形象之嫌,因此正名為「阿里山鄉」。
阿里山鄉的普遍開發始於日治時期,當時日人為了開採阿里山鄉豐富的檜木資源,建造了知名的「阿里山森林鐵路」。這條鐵路把檜木運出阿里山,但也把人與商機運了進來。
本文基本上以阿里山鄉的村落為分類做景點介紹。
首先是「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所涵蓋的中山村、中正村、香林村內景點。一般人對阿里山鄉的印象常也僅止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這裡隨著陸客的大量到訪而漸漸地在改變它的面貌。
阿里山日出
誰去阿里山會不看日出的呢?ㄟ…我這次就沒去看。十年前曾經去看過,當時雖然還沒有陸客,但觀日平台兩旁的店家大概在日出前半小時就開始拿著大聲公一直大叫,在整個日出的過程中都在旁邊喊:「喔喔出來了出來了各位快看太陽已經冒出頭來了哇哇哇哇上升的速度非常的快看那光芒從山的後方射出真是好看啊啊啊啊好那現在太陽已經出來了各位朋友可以來參考看看我們這裡有賣很多伴手禮是別的地方買不到的唷嗚啦嗚啦嗚啦…」。
所以再也不去了。
由於無論是機車或汽車都無法進入森林遊樂區,所以如果要在阿里山看日出,只能搭阿里山森林鐵路祝山線。這條線每天發車時間會依日出時間而變動,兼且每天只有日出前後有班次,出發前必須謹慎確定火車時刻。
大多數人在阿里山看日出的地點都是祝山觀日平台,不過如果願意多走一點路,小笠原山觀景台會是更好的選擇。
還是在網上找了很美的照片聊表心意。
姊妹潭是兩個大小不一的高山湖泊,傳說一對鄒族姊妹同時愛上了一名男子,兩姊妹不願割捨情愛也不願傷害手足情深,於是分別投於兩潭殉情。妹潭略呈圓形,佔地20坪,姊潭較大,呈長方形,佔地160坪,兩潭相距不到50公尺。
姊妹潭周邊有許多檜木,其中有兩株二代木甚為有名,分別為「三兄弟」與「四姊妹」。二代木的意思就是在被砍伐剩下的樹頭上飄落了檜木種子,再從樹頭上又生長出來的新生檜木。
四姊妹。
受鎮宮
1969年改建的受鎮宮是園區內規模最大的寺廟,廟內供奉玄天上帝、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傳說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前一週,會有數隻「天蠶蛾」飛來朝拜,停留在神像上,不吃不飛大約一週後離去。後來經過鑑定,這種蛾叫「枯球羅紋蛾」,可能是因為受到廟宇的燈光吸引,加上正是蛾類繁殖的季節而飛來。
三代木、金豬報喜、象鼻木、永結同心
與前述的三兄弟與四姊妹原理相同的三代木已經1500歲了。
樹靈塔
二十世紀初期,當時殖民台灣的日本政府大量開採阿里山的木材資源。據說由於砍伐了許多「千年神木」等級的巨樹,樹靈因而震怒,不少伐木工人罹患怪病死亡,甚至連白米煮出來的飯也變成了紅色,「樹靈作祟」的說法就傳了開來。因此,日人於1936年興建了「樹靈塔」來祭祀阿里山的樹靈,還請道士上山作法。傳說中,從此之後怪事就不再發生了。
阿里山神木
阿里山神木原來與森林小火車、日出等同為阿里山的精神象徵,1953年與1956年兩度遭雷擊而焚燒死亡(真的很衰…),1997年7月1日,神木的遺骸終於不支倒地,裂為兩截。當年我20歲,著實在電視前為這則新聞流下了兩行清淚。
為了延續阿里山神木的精神,2006年經過網路票選選出了二代阿里山神木,即為「香林神木」。
阿里山賓館
阿里山賓館本身就是古蹟,大正二年時建造(民國2年),當時只有日本總督可以入住,幾年前開發集團接手旅館經營之後搖身一變成為現代豪華的大飯店,貴到爆。不過舊館的特色依然存在,就是在各個房間的門口會介紹這裡曾經住過哪些達官顯要。
接下來往西南方鄒族聚居的部落前進,包括達邦村、樂野村、里佳村、山美村、新美村、茶山村。
達邦村庫巴
達邦社的庫巴,當時正在為戰祭做準備,由於很擔心無意間冒犯了原住民的禁忌,拍照時小心翼翼地先問過了現場的村民才敢按下快門。
日警官舍
頂湖自然生態公園
沿著車道接近位於樂野村的頂湖自然生態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壯闊的山谷與茶園,讓人心情大好。園區內有步道、孟宗竹林,以及如上圖般最著名的,被稱為「墓碑石」的生痕化石,近看可看到許多貝類的化石嵌於石中,見證了台灣地質變動的歷史。
這個地方很難找,首先,在嘉義縣觀光旅遊網上,它還叫做「愛玉自然生態園區」這個舊名,而且不知是不是開發經費不足,它位於達邦往里佳路途中的入口現在長這樣:
雖然設備略嫌陽春簡陋,是個辛苦經營的小農園,不過櫻花景色出人意料的夢幻。
接下來向里佳村前進,途中的牆面上明白表現了原住民朋友不為俗世禮教所拘的霸氣。
風流洞
里佳村的發展很令人擔心,地形上它位於道路終點,也就是說除非你的目的地就是里佳村,否則絕不會經過此處,如今只有三百多人居住,頗有終老山中之感。我覺得這樣封閉的地形,加上小瀑布與賞楓步道,其實很適合被開發成高價的豪華渡假村,只是對村民而言不知是福是禍就是了。
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
原本狹小清幽的溪谷被大水沖刷擴大到如今的規模,河道兩側盡是人工施作的痕跡,雖然經過重建後,達娜伊谷於去年底重新開園,但再難重現過往的風采了。
這段旅程讓我很傷感,山美村的村民靠自身的努力,終於讓村子的觀光事業露出曙光,但卻被天災一夕間摧毀殆盡。雖然他們不甘放棄,希望能還能重振過往的商機,但依我看,這已經是一條沒有未來的道路了。同時,園中的店家毫無規劃,賣的東西千篇一律,設施安排亂無章法,我可以從這一切中明白地感受到山美村民的慌張與惶恐。
茶山村涼亭
涼亭是原住民平日聚會的場所,茶山村是涼亭密度最高的村,幾乎戶戶有涼亭,四百位居民就擁有超過四十座涼亭,平均每十人就有一座。這幾年茶山村在十一月時都會舉辦「茶山涼亭節」,還有涼亭比賽,讓這個村的面貌更為鮮明。
最後前往北邊的十字村、來吉村、豐山村。
就這樣,沒有任何文字介紹,看起來就是一個櫃子裡隨意擺了一些器具,照片中能看到的範圍已經是整個文物館的一半大了,全部的空間大約只有五坪。這樣的地方可以被稱為文物館,還被收進中華民國博物館名錄中,完全是胡說八道啊!!!你說要怎麼跟索驥而來的遊客交代!!!你說啊!!!
這是來吉村的鎮村之寶,嘿嘿嘿…
來吉村位在鄒族的聖山:塔山山腳下,長年受到土石流與山崩的侵襲,族人們相信這是潑辣的塔山女神發怒所致。一般來說,神話故事聽到這裡,接下來應該要是想方設法巴結女神,讓女神消氣才是,但來吉村民很屌,他們就造了一根三公尺高的陽具木柱來「鎮壓」女神!而聽說女神也真的被「鎮壓」了….囧。
反對性別教育的那些憤怒家長們怎麼不衝過來把這巨屌給燒了呢?(歪頭)
這是來吉村旅客中心,裡面「應該」要提供旅客服務也「應該」要販賣一些手工藝品,但是年假期間旅遊旺季不知為何沒開,館內也呈現半荒廢狀態。
豐山村是讓我非常心疼的一個村,進入豐山村之前會先經過這個土石流紀念公園,代表著這個村悲慘的身世。
說是土石流公園,但幾乎是甚麼東西都沒有,整個公園由上張照片中的幾塊大石頭,三面解說牌,一條短短的步道,一間廁所與這三間建築物組成。這三間建築物看起來應該是打算供商家販賣物品使用,可這公園毫無吸引遊客的可能,別說這三間建築物是廢物了,整個公園的建造動機都令人難以理解。
說是土石流公園,但幾乎是甚麼東西都沒有,整個公園由上張照片中的幾塊大石頭,三面解說牌,一條短短的步道,一間廁所與這三間建築物組成。這三間建築物看起來應該是打算供商家販賣物品使用,可這公園毫無吸引遊客的可能,別說這三間建築物是廢物了,整個公園的建造動機都令人難以理解。
阿里山鄉充斥著這種在風災過後以重建之名而蓋的無用公共建設,我可以想像為風災所苦的鄉民們一次又一次對政府的規畫充滿希望,又一次一次破滅的心情。
進入豐山村前必經的石鼓盤觀光大橋,為因應921地震後聯外交通不便而建造的橋樑,夜間燈光美絕無匹,與殘敗的豐山村形成強烈對比。
佛手靈樹的樹幹還不到一公尺,但其上的樹枝卻分散生長達十餘公尺,形似千手佛,另有傳說每次土石流經過此樹都像摩西分紅海一樣一分為二,因此得名。
通往佛手靈樹的小路缺乏指引,入口難尋,路況亦不佳,需要越往不可之處行去才能找著。
滴水成金另有個美麗的名字,叫「花崗水上青」,是一處石灰岩景觀,涓涓細流侵蝕出奇特的岩石形貌,過往村民將茶壺等器皿置於水流之下,水流中的礦物質會將器皿包覆住而呈現金黃色的結晶面,是豐山村的名產。但同樣不幸的,由於土石流之故,往滴水成金的道路已斷,目前僅剩下少數的存貨可供販賣。
蛟龍瀑布
蛟龍瀑布是全台最長的瀑布,落差近600公尺,因水量不足而未能被世界瀑布資料庫所認可。但即使如此,它依然威名遠播,甚至有人稱之為「亞洲第一瀑」。由於蛟龍瀑布的最底層離地面也有400公尺,因此在豐水期時,瀑布像是掛在整座山上一樣巨大。我去的時候是枯水期,只好在網路上找張照片來給大家參考一下。
原有壯闊的蔥綠谷地再不復返,看著不禁鼻酸。
石盤谷步道算是豐山村唯一未被土石流破壞的景點,步道幽靜,樹木各具奇趣,沿途有許多吊橋橫越山谷,更有六個大大小小的瀑布,豐水期想必美麗,步道中段也有供遊客休憩的涼亭區與在特定時間營業的商店,若來到豐山則值得一遊。
豐山鄉與前面提過的里佳村一樣,也是只進不出的地形,沒有過路遊客,土石流摧毀了原有景點與特產。我們在過年期間去,該是旺季,但村中最大的飯店幾無人進住。在村中行走時明顯的可以感受到商家老闆們停駐在你身上的眼神,我不敢與他們的眼神交會,我知道那眼神中會充滿著的渴望,也充滿著的絕望。
這趟阿里山行,我們從嘉義火車站騎車直上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接著往南騎至嘉義縣與高雄市的交界處,再往北貫穿整個阿里山鄉騎至與南投縣的交界處,不知騎了多少公里。如果去阿里山永遠只知道阿里山公路,你就永遠看不到台灣山野真正的樣貌,也看不到鄉民們面臨的困境。
這座橋在由嘉義縣的平地前往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必經之途上,看得出來已經是憑空架在其實並不存在的山壁上了。畫面訴說著難以遏止的悲觀,也許總有一天,阿里山終將成為一個無法到達的地方,漸漸地從人類的記憶裡退場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