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溫室?溫室長什麼樣子您看過嗎?

這幾個禮拜在軍中發生了不少事,由於身分敏感的關係,沒辦法寫在這裡,退伍後若還記得,再來慢慢詳述吧!

只是,在當兵前總是聽說,服兵役的過程 可以讓一個男孩真正成熟轉變為男人,可以先行體驗社會生活,不再當溫室裡的花朵。到了軍營裡,班長、長官們也一直不斷的強調,在這裡如果不能好好適應,未來出了社會會如何如何,如果義務役幹部在軍中不會管理兵,以後在社會上又如何不能管理別人。

我只能說,這一切都是放屁的胡說八道!

尤其當我以一個已經在社會裡打滾了八年,還算有些小小成就的早就是男人的三十歲老先生的角度來看,屁真的很臭。

首先,是主體的錯誤。說這些話的人要麼就是剛剛畢業,只是因為考了預士或受了士官訓所以變成班長的七十四五年次的小朋友。

要麼,就是打從高中時代甚至更早開始就活在封閉的軍事體系中的志願役軍官們。

老實說,你們,懂個屁社會!

好,古人有言,不以人廢言。

從內容來看,軍隊中軍官與班長們對義務役士兵的管理權力來源只建立在「無法選擇退伍」這件事上面,換句話說,被管理者在接受行為或資訊時所產生的反饋行為,在現實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真實社會中的管理者如果用同樣的模式管理員工或下屬,由於競爭者的存在,在同等的薪資條件下,他只會收到辭職信而已。

對被管理者來說,在軍中,最良善的對策就是逢迎諂媚與表面功夫。在真實世界裡的某些領域 這也許也會是一個安全的行為模式,但是這是應該要被讚揚的行為模式嗎?

我並不認為義務役制度是沒有價值的,無論是如何中立或沒有外交危險的國家或地區確實都應該維持一不定程度的基本國防武力。國民利用己身的自由來換取國防武力的持續存在,本身就是這個制度的價值,也是它的目的,並不需要為了面面俱到的說服而去空想出其對於國民個人的好處。

更直接的說,軍人的戰力來源 本來就是來自於不同於社會的權力結構所造成的訓練效果。如果軍中生活跟社會生活真的是一樣的,我們要當兵幹麼?實行社會生活不就可以訓練出優秀的精神戰力了嗎?

所以,我認為虛幻的建構出當兵對個人的好處是極為愚蠢的。

更尤其,台灣在面臨外交情勢轉變 ,徵兵制為國家所帶來的實際利益越來越小的狀況下,轉為強調其對個人會帶來若干好處看似是無奈下的必要之惡,但事實上只是一種顢頇的、犬儒的,無聊又不負責任的逃避而已。

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這些在階級權力保護傘下的班長與軍官 才真的是那溫室裡的花朵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