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8日 星期日

漫步台灣:新北市坪林區

坪林區這篇的時間維度橫跨了好幾年,由於第一次去的時候正值颱風過後,有些景點的狀況慘不忍睹,因此特別在幾年後再訪,補上比較正常的照片。前兩次造訪都因故錯過了坪林茶業博物館,今年還特別專程跑了一次補完。


坪林區位在新北市與宜蘭縣的交界,在歷史上有的時候屬台北縣,有的時候屬宜蘭縣,這個地理位置也長期影響著坪林區的發展。
在2006年國道五號蔣渭水高速公路(北宜高速公路)通車以前,台北與宜蘭間的交通大多仰賴北宜公路,當時坪林作為兩地的中介點,旅客常在坪林休息或用餐,為坪林帶來不少商機,坪林橋與老街一帶商家受惠不少。但北宜公路經過雪山山脈,路途曲折費時,1991年開始雪山隧道動工,蔣渭水高速公路正式啟建。由於蔣渭水高速公路在坪林地區的交流道位於集水區內,大量遊客進出會影響水源安全,所以原來僅只提供緊急、救難、工程修護與當地居民車輛進出使用。
這也就是說,一旦高速公路通車,未來台北宜蘭兩地的旅客將再也不會在坪林停留了,這讓坪林的居民急得跳腳,深怕經濟受影響,便群起抗議,爭取開放交流道給外地旅客使用,甚至在2003年9月13日辦了一場公投,結果97%的票數都贊成開放。
時任環保署長的郝龍斌幾度與坪林居民攻防,最後政府條件讓步,開放交流道但限制每日流量上限4000輛,以控制對環境的影響。
在過程中最引我注意的,是環保團體荒腔走板的發言,例如當時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的這一篇(http://ago.gcaa.org.tw/greenpoint/gp030914.htm),為了反對核四的立場導致對坪林交流道案表態困難,核四的環評不該相信,但坪林的環評應該捍衛;一下子環保署未表態捍衛環評一下又肯定他們捍衛環評的立場;最後再說環評是失職的,公投才是居民為環境架出的防護網。通篇胡說八道、進退失據,簡直世界奇觀。
這是台灣的NGO缺乏政治遊說專業造成的老症頭了,這裡就不多談,但這個歷史事件在坪林區的許多景點都留下了軌跡。

                                                         
金瓜寮茶香生態村


坪林最有名的物產就是文山包種茶,金瓜寮茶香生態村是山地間的一片平坦谷地,景觀忽然開闊,令人心情大好。



周邊也有簡單的步道,是適合在行程中稍作停留,轉換心情的地方。
這塊谷地周邊非常適合開放式的茶店經營,但很可惜目前整個茶香生態村內只有種茶、製茶的商戶,沒有適合一般消費者駐足休憩的場所。

坪林生態園區


茶葉博物館旁的坪林生態園區,其實就是一座大公園而已,不過畢竟由於坪林區與茶的淵源深厚,園區裡除了自然清幽的環境之外,還是有些有趣的元素。
像是上圖中的「茶郊媽祖」。所謂「茶郊」,是茶商公會的意思,19世紀時台灣的茶葉貿易開始興盛起來,由於貨運全賴海運,製茶師、茶工等人都大多從福建來台工作,往來頻繁,海上安全至為重要。所以當時的台北的茶商們便從福建迎來媽祖,目前供奉在臺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
而坪林生態園區裡的這一尊,是2001年時坪林鄉親從臺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迎回媽祖分靈,再建造塑像的。



這是少見的陸羽像,陸羽是唐朝人,寫了一本《茶經》,是世界上第一本關於茶的專書,被奉為茶聖、茶仙、茶神。



每看必肚爛的露天表演區,劃一塊地、砌幾座階梯就當作表演區了,是多不尊重表演?道具怎麼辦?服裝怎麼辦?如果想架舞臺燈光怎麼辦?雨備呢水電呢?
每次看到這種渾蛋東西就無比憤怒,表演藝術在政府或社會的眼光裡有這麼賤嗎?

坪林國小漁光校區


坪林國小漁光校區的前身是1920年成立的漁光國小,翡翠水庫建成後,附近的社區土地被設下嚴格的利用限制,居民因此不斷搬離此處,2006年時漁光國小只剩下八名學生,被併入坪林國小成為漁光校區。



校長為避免廢校,努力規劃校園遊學行程,利用校內與校外的自然環境,打造螢火蟲、樹蛙、生態池、茶園等豐富行程,每年吸引超過一萬名學生前來遊覽,成功免除廢校命運。
目前漁光校區也僅只有十一名學生,依然面臨廢校可能,但傳奇性的過往已被記入歷史。

虎寮潭吊橋


坪林區有三座知名的吊橋,虎寮潭吊橋是其中最富自然景觀的一座。
北勢溪貫穿整個坪林區,沿溪造成許多「狗齒地形」,這是由於溪流中的岩石紋理與溪流方向相同,加上組成岩石的不同成分間耐受沖刷的能力相異所造成的地形景觀。
虎寮潭吊橋旁有許多方便觀賞的狗齒地形,不過吊橋本身目前是損壞無法通行的狀況。



 粗石斛吊橋


粗石斛吊橋原來是一座全藍色的吊橋,或許是經過了加固工程,我去的時候已經不是過往整座深藍色的美麗模樣,真是可惜呀!
相對於虎寮潭吊橋,粗石斛吊橋周邊的景色較為開闊,站在橋上看到的風景更為深遠怡人。

坪林親水吊橋


坪林親水吊橋就位在坪林商圈旁邊,距離坪林老街不遠,是坪林區的三座吊橋中最容易接近的一座吊橋。不過相對的,人工痕跡最為明顯,對我來說反而是最無趣的一座吊橋。

觀音臺


觀音台座落在被道路圍起的一塊基地上,腹地不大,需要爬大量階梯一路向上爬至頂端,才能接近這座高十一公尺的觀音聖像。
雖然攀爬階梯的過程令人很想棄絕人世,但聖像所在的平台上清風徐徐,在滿身大汗的運動完後感覺相當爽快。而且平台四周風景很好,最主要的是可以清楚看見雪山隧道入口的車流。


站在平台上往下看,雪山隧道入口四周的地理環境一覽無疑,可以明確感受到車流離坪林而去的殘酷現實。

坪林老街


嗯,就是一條老街。
坪林老街的商家並不密集,只有幾家小吃店與錯落的茶商而已,即使在清明連假間也乏人問津,反映出坪林區沒落的現實。不過坪林老街位在盛產茶葉的坪林區,還是有些圍繞在茶業的特產可以品嘗,茶油麵線與茶葉蛋尤其值得一試。

胡桶古道
胡桶古道內多年前曾有湖桶村落,現在已經完全消失,當地詭奇的傳說事件是吸引人之處。
傳說在1897年11月,日軍為追捕抗日份子,至湖桶村屠村,全村三百餘人無一倖免,並被共同埋在山中溝壑之處。
在古道中湖桶村遺址處,有一署名「東山老人小嬰兒」者所立之「湖桶義民碑」,簡略記述屠村過程,另有署名汐止黃聰明所建之墓碑載明屠村發生時間在1897年10月7日。
這項傳說疑點相當多,不但缺乏可靠史料佐證,以湖桶村的腹地也不可能聚居三百餘人,可能有捏造或誇大的嫌疑。
無論如何,有這種傳說就是一定要去走一遭的,胡桶古道的入口在一座小廟「乾元宮」旁,這裡有可愛的誠實商店。


經過乾元宮就可以看到胡桶古道的入口,但其實不算很好認。


從胡桶古道入口爬到湖桶村遺址大約要一個小時以上,對一般觀光客來說並不是很容易,我去的時候剛過了幾個颱風,胡桶古道中斷坍塌,有點危險,只好無奈折返,並沒有親眼看見遺址,頗為遺憾。


下山後正好經過坪林旅客中心,進去回報了胡桶古道坍塌的狀況,服務人員說是第一次聽到消息,會趕快通知主管單位派人維護,感覺做了好事呢!

金瓜寮魚蕨步道
金瓜寮溪護溪復育成功,並沿著溪邊開了一條兩段式的「金瓜寮魚蕨步道」。這個觀魚不是開玩笑的,是真的可以非常親近溪水,步道也平緩好走,是適合全年齡遊客的精采步道。
不過我第一次去的時候步道被颱風摧殘,斷了幾處無法行走,看來也有些破敗。




第二次去的時候,樹枝清理掉看起來舒服多了。




這個步道走起來真的很舒服,唯一的缺點是我去的時候人太多。



可以看到玩水的人非常多,好啦雖然我不喜歡人多的地方,但是政府的努力與美意,人民有感受享受到,是美事一樁。



幹,好喔。
大家一定都是視力有些障礙,也不能怪大家啦。

九芎根親水公園
九芎根親水公園在沿著金瓜寮溪修建的道路尾端,算是蠻偏僻的地方,在被颱風蹂躪過後同樣慘不忍睹。








所以隔年我再去了一次,想看看它正常的樣貌是甚麼樣子。


作為親水公園,設計了好幾段可以直接接觸到溪流的設計,安全又舒服。


除了溪水之外的公園景色也有驚豔之處,我覺得算是坪林區山林之間很有趣的小驚喜。



坪林茶產業文化館


坪林茶產業文化館是坪林區農會響應政府一鄉一特色政策而設置的,空間很小,雖然內裝不難看,但有點貧乏。


工作人員倒是挺熱情,透過解說可以獲得不少知識。

坪林茶業博物館


坪林茶葉博物館坐落在坪林老街跨北勢溪的對岸,包含外圍庭園、兩個展區與一個賣店,腹地不算大。



右側展區介紹製茶的器具、流程,各種茶具及茶葉品種,有很多樣的互動設計,蠻有趣的。


中間的展區介紹茶業的歷史與重要的製茶界歷史人物,同樣有大量的多媒體與互動展示。



地下室是特展區,目前的展覽是「茶裝茶-茶包裝美學展」,非常超越期待的有趣。介紹茶葉的各種包裝演進,不同的材質、容器形狀,茶的包裝與茶文化的推廣歷史發展有很深的關係,不同包裝材質還會對茶的風味造成影響,加上包裝美學,包裝本身就可以是一種產品。



總結來說,坪林區的觀光特色就是茶跟溪,目前受到兩個因素影響,觀光發展不易。第一個是前面提到的,它不在交通的主要動線上,沒有過路客可以吸引;第二是由於鄰近翡翠水庫,土地利用有限制,除了坪林商圈跟老街外,商業活動就僅剩幾家溪邊的烤肉營地,連住宿的地方都很難找。
不過,即使如此,我還是覺得這兩項特色依然有一定可著力的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