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

漫步台灣:花蓮縣秀林鄉

秀林鄉我去了至少四次才把景點走完,除了時開時關的太魯閣步道之外,主要是一直等不到慕谷慕魚穩定開放,到最後還是扼腕放棄,直到寫文章的這一刻依然相見無望,遺憾啊!


秀林鄉是全台灣最大的鄉,面積是台北市的6倍,人口卻只有台北市的167分之一,標準的地廣人稀,鄉境大部分都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
現在的秀林鄉原來是屬於新城鄉的一部份,後來因為政府想提高原住民領域的地位,把新城鄉裡原住民聚居的部落區域拉出來獨立為一個鄉,而成為現今的秀林鄉。由於境內大部分居民為太魯閣族的關係,近年也有改名為太魯閣鄉的計畫。

這篇文先從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景點由東往西介紹起,再逐步往南介紹秀林鄉內的其他景點。


清水斷崖



一般遊太魯閣國家公園都是由東往西路線較多,最外側的景點就是清水斷崖,這是一座綿延數公里,高度落差近一公里的斷崖。早期的蘇花公路是完全沿著斷崖邊上建的,所以開車時就能感受到臨淵雄奇的驚險,但近年來蘇花公路不斷截彎取直、開鑿隧道,不再處處臨海,這一段能看到的景色已經不如以往。
目前通常是在隧道口的崇德休憩區觀景台遙望面前雄偉的山崖,也有一條步道通往下方的美麗海灘,不過步道時好時修,得看運氣才下得去。

2019年六月底七月初,我又跑了一次太魯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聽說崇德步道終於重新開放。心中想著:終於可以下到海灘近距離感受清水斷崖的壯麗啦!

結果沒有。



步道在下到海灘之前,做了一個意義不明的平台,就這樣結束了。



從先前的步道遺跡可以看得出來原來步道是延伸至海灘的。
從現在這個海灘看出去的景色我覺得還不如在上面的觀景台啊!那麼這個步道的意義何在?



左邊從崇德隧道旁的觀景台拍的,右邊是從崇德步道的終點平台拍的。

好,反正就是殘念,謝謝大家。

太魯閣遊客中心



太魯閣遊客中心位於太魯閣台地之上,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門戶。除了一定要來拿的導覽摺頁之外,也有商品齊全的販賣部可供準備採買,完整詳盡的展示介紹與影片放映亦頗有可看之處。尤其是在進入太魯閣地區的各步道之前,先來這裡做點功課,確認接下來的天堂與地獄行程是蠻重要的事。

砂卡噹步道



過了太魯閣遊客中心之後立刻便迎來重量級的景點「砂卡噹步道」,第一次來的時候不巧步道正在整修封閉,只能看著施工中的步道入口心裡罵幹。



後來聽說步道開放,而且是直接開放到終點三間屋,立刻就安排行程衝來相見,原來施工完成後的入口長這樣。



砂卡噹步道是沿著砂卡噹溪,從山壁裡鑿出來的一條步道,有點像縮小版的九曲洞,行走在山壁中很有趣。



砂卡噹溪的溪水是美艷絕倫的藍綠色,就是夢想中山林秘境的標準樣貌,常常會走到一半身體反射般的停下腳步驚呼於眼前的景色,真的是隨便拍,快門隨便按都美到不行。



砂卡噹步道雖然單程長度超過四公里,但因為全程平緩沒有階梯,是完全可以用散步的心情走完的步道,也能更專心的享受身邊的風景。



過往砂卡噹步道常常部分開放,只開放到步道1.5公里處,設有簡單小賣攤的「五間屋」地區,「五間屋」的意思…就是五間房子,是說以前這裡有五間房子,所以原住民便把這裡稱為五間屋,就這麼簡單。

我第二次去的時候很幸運,步道是全線開放,過了五間屋之後景色依然秀美,像是上圖是「大水管」,嗯…就是那裡有一條大水管…
好啦其實那是日治時期立霧溪水力發電廠留下的管線,太魯閣地區有不少步道與景點都跟當年的那座發電廠有關,也算是開發歷史的遺跡。



由五間屋往後再走2.5公里左右,終於可以到達步道終點「三間屋」(就是那個意思),這裡只有兩面告示牌與小岔路上附近民家好心建來供遊客使用的廁所,上個廁所休息一下,便可以準備原路返回。
我只是覺得住在這裡實在太酷,從砂卡噹步道走出去到馬路上要2個小時,走另一邊的山路到大同大禮步道要很專業的爬山3個小時,說是遺世獨立但其實旁邊又有遊客每天一直走來走去,落腳在此是挺有趣的選擇。

長春祠



長春祠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重要意象之一,以鑲嵌在山壁中的祠堂與其前方的瀑布聞名,其中供奉著因為開鑿中橫公路而殉職的225位英靈。



要往長春祠會先經過已整修完成的舊長春橋,這條路線是舊中橫公路跨越立霧溪的要道,但橋面路寬都過小,附近又有人氣景點長春祠,行人車輛擁塞不堪。所以後來大費周章另建了新長春橋與長春隧道把車流引開,這一帶就成為專屬於長春祠遊憩區的一部份。
途中在長春橋右側的,是一條蓋了一半的橋與道路,那原來是沿著日治時期產業道路興建的,但在興建過程中颱風洪水通通來,最後只好整條路放棄,另外建了位置更高的長春橋。





通往長春祠的長春步道是一條隱沒在山壁中的步道,有時完全是隧道,有時又側臨懸崖邊的壯觀景色,不巧我去的時候長春步道大部分封閉,無論從長春橋側或禪光寺吊橋側都無法通行,只能到達入口處的三聖佛處。



在三聖佛處也有紀念殉職開路先人的石碑與佛像,香火不斷。太魯閣國家公園中有許多地方都會表現出對於這些不幸罹難前人們的悼念,旅程中看著這些道路橋樑,對工程再沒概念都能感受到當年的艱苦程度,人在現場敬懷之心油然而生。

布洛灣遊憩區



布洛灣遊憩區是兩層河階地,就像是山巒之間的一小片平台,我一直覺得如果能獨自住在這樣的地方是超級夢幻的,就像是山裡的修道之人一樣。

下層的台地有布洛灣管理站,一個小小的太魯閣族工藝展示館以及播放太魯閣介紹影片的伊達斯廳。



而上層台地則是委外經營的旅館:「太魯閣山月村」,平日要價5000元起跳,不是我這種貧下中農住得起的地方,我還是去天祥住國民黨附隨組織青年活動中心好了。

燕子口步道



燕子口步道的景色是太魯閣國家公園最具代表性的存在,溪谷兩側矗立參天的岩壁,穿梭在崖壁間曲折的道路,在九曲洞步道長期封閉的這些年來,再沒有其他的景點可以跟燕子口步道爭輝。這裡適合慢慢走,慢慢看,雖然一直抬著頭脖子真的很酸,但勝景的震撼會搶走你所有的注意力。



燕子口步道中段的靳珩公園,是為了紀念民國47年因公殉職的靳珩段長而設立的,他是中橫開鑿期間殉職的最高職位者。靳珩段長當時在一次巡視橋樑工程的途中,遭地震引發的落石擊毀所站立的木板橋,連人帶橋墜入溪谷中。後來除了將新建,用來取代木板橋的新橋取名為靳珩橋,也在橋旁開闢公園,立了他的銅像與石碑來紀念他。
靳珩公園是在行走燕子口步道中很棒的休息站,除了清秀的小公園,也有一間小賣店,販賣在這個環境中吃來特別鮮美香醇的茶葉蛋。



也有賣香蕉,嗯到底是哪裡看不懂呢?



錐麓斷崖在燕子口與九曲洞之間,高1100公尺,寬有驚人的1200公尺,是一般相機沒法完整拍進去的龐然大物。事實上別說是相機,就算是人的眼睛也沒辦法從一個角度看盡錐麓斷崖的廣闊,請一定要現場感受,除了敬仰於自然之外,想不太到別的形容詞了。

九曲洞步道



九曲洞步道封閉六年,在2019年終於重新開放,它與燕子口步道是最能代表太魯閣國家公園地景特色與意象的兩條步道。新穎的步道設備齊全,入口處除了男女廁之外,也有幾位輪值的工作人員。



九曲洞步道是由舊的台8線改建而成,所以沿途充滿許多穿越山壁的「明隧道」,也因此改建為步道之後,遊客可以非常方便的欣賞峽谷的壯觀景色。



峽谷中的巨石與立霧溪之間無止境的鬥爭依然在進行中。



每次看到這種卡在山壁中的奇妙泉水,一開始都幻想如果能在那泡水該多愜意,後來想想覺得對面川流不息的人潮把你當猴子看,好像也不怎麼愜意。



九曲洞步道本身的山壁其實就很可看了,也是無法被一張照片容納的規模,而拍照當時我還沒有學會拍全景照片,所以只能這樣。



從目前步道後段到盡頭處的狀況看來,九曲洞步道應該是還有一些尚未完工的規劃在執行中,可以期待未來更為完整的體驗。

綠水地質館



過了九曲洞之後,未到天祥之前,有一座小巧的綠水地質館,兩層樓的展區裡,大致就是展示地層變動歷程、地貌演變、版塊運動、地質年代、立霧溪谷的形成等等。
附近另有合流露營區,是設備齊全環境優美,價格又便宜,很受歡迎的露營地,但我個人沒怎麼接觸露營活動,就沒有造訪。

天祥遊憩區



現在才發現竟然忘了拍天祥,跟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借一張來用。
天祥遊憩區是太魯閣國家公園中段最重要的停駐點,如果想要深度遊太魯閣,這裡是最適合落腳吃住的地方。這裡有太魯閣晶英酒店,有國民黨附隨組織青年活動中心,有郵局,有中華電信,有三四家名字不一樣賣的都一樣老闆也是同一個的餐廳,甚至還有一個迷你的公車總站,是整個國家公園境內最繁華的地方。

白楊步道



白楊步道就在天祥遊憩區旁邊,是我認為對於遊客來說,在整個太魯閣國家公園裡除了砂卡噹步道之外最重要的一條步道了。
整個步道的起點就是一條幾乎看不見盡頭的380公尺長隧道,必須要帶著照明設備小心翼翼的前進。雖然這麼說,但除了看不清路怕跌倒之外也沒甚麼危險,我很喜歡在沒有其他人經過時,躲在隧道絕對的黑暗中的感覺。

以前曾經有過「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原來是想要利用立霧溪龐大的水力資源來發電,但引起環保人士與社會的廣大關注,擔心環境因此受到破壞,最後整個計畫被擱置,白楊步道原來就是當時所建的施工道路之一。
也因此,白楊步道很重要的特色就是隧道多,沿線有七個大大小小的隧道,不像九曲洞或燕子口步道位於山壁之中,白楊步道在隧道以外的路段是開闊的,景色變化多端有趣。



白楊步道沿線的溪水雖然不像水勢平和的砂卡噹步道般是藍綠色的,但水流湍急的溪谷帶來(從哪裡?)另一種感受。
可能因為原來是施工用的關係,步道全程平緩,連我媽跟阿姨兩位七十歲左右的人走起來都沒問題。



路邊大石上堆疊許多小石頭,應該是原住民的某種祭祀儀式或祈福用的,不敢亂碰,心懷敬意速速離開。



第一次去的時候,只開放到第一觀景台處,恨恨地轉身原路返回。



第二次去的時候第一觀景台後開放了,終於可以得見白楊瀑布。白楊瀑布是太魯閣地區最大的瀑布,是由於立霧溪與三棧溪的切割力落差而形成的。從照片裡看不出來,這瀑布雖然不算是多大多寬,但是水力是非常強的。



然後在第二觀景台旁的隧道,很幹的又封起來了。白楊步道最吸引人的是終點處的水濂洞啊啊啊啊!!!!為什麼不讓我看我都來兩次惹!!!!

到第三次來走白楊步道時,終於,我終於看到朝思暮想的水濂洞了。



水濂洞入口石階旁的清泉已經相當冷冽清爽了,有許多遊客會在入口前的平台換裝。要進水濂洞,雨衣是不可少的,有的人會打傘進去,但照樣會弄濕,又阻擋自己與他人的視線,相當不建議。
除了雨衣之外,還需要涼鞋/拖鞋與短褲,水濂洞裡不只是有水柱從上傾瀉而下,腳下也像是一條小溪般,可以小心的走在水裡。



因為洞內不方便攝影,拍了品質常常也不好,從網路上的照片感受不出洞裡的水流強度。那不只是水濂,真的是SPA等級的,在炎熱的夏天裡走完一小時左右路程的白楊步道之後,讓人回血不少。

西寶國小



西寶也是一塊河階台地,山中的世外桃源,所以當年辛勤開鑿中橫的榮民們,有些便在這裡落腳定居務農,後來建了一間小學,方便居民後代就學。
西寶國小特殊的地理環境,也讓它成為國內第一座體制內的森林小學。教育自由多元、環境美、建築美,在這裡念小學真的是爽翻了。

碧綠神木



過了天祥之後,山路高度漸漸爬升,向合歡山的方向行進,途中會在一個之字形彎道處見到碧綠神木。碧綠神木是香杉,高50公尺,直徑3.5公尺,超過三千歲,是中橫沿線最大的神木。而且,以前看到神木,常常是以神木群的姿態出現,畢竟環境相同歷史相仿,同時有好幾棵存活下來並不奇怪。但是碧綠神木卻就此一棵,別無分號,可以見得祂的樹品有多好,上輩子香燒得多。
之字形彎道旁有家「碧綠神木棧」,賣簡餐咖啡特產,是中橫中段難得的休憩點。他們正在徵人,綁年約50萬,月休四天,一天管四餐與住宿,有興趣成仙者請勿錯過。

小風口



碧綠神木跟小風口中間還有關原雲海,但是當天沒有雲也沒有海,所以跳過。

小風口距離合歡山森林遊樂區已經非常近,標高有3000公尺,天祥的標高才480公尺,30分鐘車程外的碧綠神木也比這裡矮1000公尺。所以,騎來這裡的路途中體感溫度降低的速度會非常快,印象中我去的時候平地還有二十幾度,到了小風口應該只剩個位數,加上騎車風又爆大,當天名符其實的騎到快往生。
小風口的草原景色非常美,看著心情開闊舒坦,但我當時面臨生死交關,停好車立刻衝進位於小風口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合歡山管理站避寒,完全沒心情欣賞。



就是上面這棟建築拯救了我,他也有販賣部賣茶葉蛋,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山裡到處都賣茶葉蛋,但是味香溫暖又營養,對登山客補充能量來說真的很適合。
同時,由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景點大多集中於東部,所以管理站也大多位於東部,這座管理站是唯一位於西部的管理站,對於整個國家公園的養護與管理相當重要。

三棧部落



三棧部落又名布拉旦部落,是位於三棧溪溪口的太魯閣族部落,三棧溪除溪口外,較上游的區域都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範圍中,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少數不在中橫沿線上的景點。
三棧溪水質清澈,淡綠色的溪水非常美麗,一直是溯溪活動的天堂。不過,我去的時間不是熱門時段不易湊團,而且找了很多資料,確認最紅的溯溪景點:「黃金峽谷」其實在民國99年就已經封閉,現在有的都是違法行程,所以放棄。但即使只是在溪口附近泡泡水,也是非常愜意爽快的。

翡翠谷



翡翠谷就在慕谷慕魚旁邊,在慕谷慕魚無限期封山之後漸漸受到關注,應該是有許多無緣得見慕谷慕魚的遊客,來這裡安慰自己吧!(例如我)
不過翡翠谷比預想中厲害許多,雖然不是自然景觀,而是由攔沙壩形成的瀑布,但視覺上很美,瀑布前的一潭池水也太適合戲水,不管有沒有慕谷慕魚都很值得來走一遭。

回顧整個秀林鄉的四次旅程,深刻感受到與大自然的相遇得靠運氣。天氣變幻莫測,大自然的狀態也千變萬化,不是你有錢有閒想見就一定見得到的,甚至有可能此生再無機會相見。某種程度上人類也得負一部份責任,極端天氣與土石不穩,與人類的貪婪也脫不了干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