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至22日舉行的2016城市游牧影展中,如常地為觀眾介紹了許多音樂紀錄片,其中的《紐約嘻哈教主》(Rubble Kings)與《午夜饒舌電台》(Stretch and Bobbito: Radio That Changed Lives)這兩部片,聯手構築了席捲全球的嘻哈文化,其自歷史根源至成長發散的過程,很值得對嘻哈音樂有興趣的朋友觀賞。
《紐約嘻哈教主》
《紐約嘻哈教主》(Rubble Kings)雖然可視為是嘻哈音樂發源歷史背景的紀錄,但並不大談音樂,談的是歷史事件與文化演進,音樂是承載情感的載體,要了解人類情感的演變才能理解音樂風格變遷的動機與內涵。
影片的視角來自1960年代,活躍於美國紐約布朗克斯區的幫派「貧民兄弟(Ghetto Brothers)」,由兩位幫派創始者Yellow Benji與Karate Charlie描述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紐約幫派文化的興起與轉變。
1960年代,在擴張中的紐約大都會,大量的都市建設四處林立,也波及了相對市郊的布朗克斯區。但是粗糙、未顧及當地既有居民需求的建設規劃,摧毀了原來已是貧民聚居地的布朗克斯區脆弱的經濟結構。絕望的居民逐漸失控,布朗克斯區幾乎進入無政府狀態,搶劫、縱火、兇殺天天上演,年輕一代的居民基於對未來的徬徨以及生命財產安全的急迫需求,紛紛成立或是加入幫派,藉由幫派成員間的互相支援維持社會生活。
年輕氣盛的幫派成員間火拼鬥毆屢見不鮮,社會也籠罩在緊張不安的氣氛裡。「貧民兄弟」相對於其他幫派,在Yellow Benji的領導下,崇尚和平,少以暴力手段解決紛爭,這為他們在當時的紐約幫派中贏得了一定程度的敬重。
歷史的轉折發生在1971年,當時紐約正要發生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幫派火拚,「貧民兄弟」派出他們的「peace keeper」,也就是專門負責談判並解決紛爭的Black Benjie嘗試調停針鋒相對的雙方,但他卻在擦槍走火中喪生。和平使者遭到殺害,激怒了布朗克斯區的大部分幫派,各幫派領袖紛紛表態支持「貧民兄弟」,期待與當地最大的幫派「黑桃幫(Black Spades)」決一死戰。
「貧民兄弟」的領導者Yellow Benji幾經掙扎,決定放棄復仇,甚至令人驚訝地召開一場邀請所有幫派出席的會議,希望藉Black Benjie的死點醒布朗克斯的年輕人,暴力並不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這場歷史性的會議被稱作「Hoe Avenue peace meeting」,在1971年12月7日展開。「貧民兄弟」無私的道德高度與極具說服力的論點,成功說服了在場幾乎所有的幫派領袖。Yellow Benji在會議上力陳,布朗克斯區之所以落得悲慘如斯,是由於貪婪的政客與政府,而不是因為布朗克斯的人民。他們不應該將彼此當作敵人,而應該團結起來共禦外侮。同時,既然大家因為貧窮而沒有能力離開布朗克斯區,應該做的是一起讓布朗克斯更適宜居住,而不是由於互相爭鬥,而使自己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差。
到此為止的戲劇性發展已經足夠感人,不過看起來與嘻哈音樂還連不上關係,最有趣也美麗的歷史巧合就在此時發生。
「貧民兄弟」的創始人Yellow Benji原來就是一名吉他手,組了一個與幫派完全無關的樂團,團名就叫做「貧民兄弟」。當和平協議成立,街區漸漸恢復平靜的同時,「貧民兄弟」樂團在他們根據地附近的街道上表演,因為協議而能夠離開所屬幫派的控制範圍,安全地進入其他街區的幫派份子們慕名而來,使這場音樂聚會的規模快速壯大。
很快的,音樂填補了年輕幫派份子們的生活,舞蹈與饒舌的「battle」取代了原來的暴力對抗,加上派對中爭奇鬥艷的衣著創新,嘻哈文化就此萌芽茁壯。原來最大的幫派「黑桃幫」也轉型成為世界性的嘻哈團體「Universal Zulu Nation」,領導人Afrika Bambaataa後來更被尊稱為嘻哈音樂的教父。
雖然音樂風格的演進必然有其歷史文化的背景脈絡,但這並不代表紐約以外的世界其他區域就不能夠發展出優秀的嘻哈音樂,關鍵在於音樂創作的角度與視野,是否有可相互連結之處。近年來從非主流媒體快速竄紅的玖壹壹,雖然旋律與編曲依然頗為粗糙,但來自社會底層的創作視角,及與在地高度連結的歌詞內容,使他們的音樂擁有感動人心的能力;反觀如王力宏般擁有大量資源的主流流行歌手,為饒舌而饒舌或刻意模仿西洋嘻哈音樂的旋律與唸詞方式,反而總是空洞無味。
看了這部紀錄片之後,未來你在欣賞嘻哈音樂時就會有全新的領略,聽幫派饒舌的暴力歌詞時,也較能了解其與純粹中二耍狠之間的區別。
《午夜饒舌電台》
1990年,當時才20出頭歲的Stretch Armstrong與Bobbito Garcia在哥倫比亞大學電台(WKCR)開始主持深夜廣播節目「The Stretch Armstrong and Bobbito Show」。熱愛嘻哈音樂的兩人在空中創造了一個屬於年輕嘻哈音樂愛好者的樂園,許多當時尚未成名的重量級嘻哈音樂人,如Nas、Jay-Z、Busta Rhymes、Fat Joe、Wu-Tang Clan、Big L、The Notorious B.I.G、Eminem等等,都在節目上展露他們未經雕飾的音樂才華。世上歷史最悠久的饒舌雜誌「The Source」曾將此節目譽為「有史以來最棒的嘻哈廣播節目」。
在節目停播16年後,Stretch Armstrong與Bobbito Garcia再度重逢,翻出當年珍貴的錄音檔案,訪問這些世界級的音樂人,聽他們回憶未成名前的青澀歲月,並細數「The Stretch Armstrong and Bobbito Show」節目從草創、竄紅到結束的歷程。
「The Stretch Armstrong and Bobbito Show」的成功,與我個人於2000年在飛碟電台主持「幽浮不羈夜」時的經驗有非常多相似之處,看來特別親切熟悉。
凌晨時段對於廣播電台經營者來說,是一個難以獲利的時段,絕大部分的廣告商為瞄準其商品訴求的客群,無論是在廣告投放或節目贊助上,深夜節目都難受青睞。因此,深夜節目的內容不受廣告商左右,電台高層對節目方向也比較開放,較多地交由主持人主導。
同時,除了深夜節目的主持人與製作人之外,整家電台的管理階層與製作部門人員,在深夜時段通常都在睡眠中。這是一個節目監聽的真空時段,主持人可以碰觸高度敏感與禁忌的話題,而不會受到高層關切。對於歌詞尖銳並常常出現髒字的饒舌音樂而言,是最安全的播放時段。
早年的廣播節目主要以預錄節目為主流,精緻化的製作對於年輕一代聽眾而言較為疏離。直播技術的進步增加了節目的真實感,再加上call-in的流行,拉近了節目與聽眾之間的距離。尤其採用現場直播的節目製作方式,正好適合嘻哈音樂中的battle文化,成為音樂人互相較勁的舞台,將節目中的嘻哈創作能量極大化地展現。
這種種因素加乘的結果,使得「The Stretch Armstrong and Bobbito Show」在嘻哈音樂漸漸成為流行音樂主流的早期年代中,扮演了重要的推動者角色。從現在的視角回顧當年節目中的精彩片段,可以感受粗糙、青澀但強大滿溢的音樂創作活力,令人感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